搜索
集团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新闻

交流•融合•收获--研究会2014年赴台湾参访活动纪行

发布时间:2014-07-18

2014年5月18日,来自祖国南北东西四个方向的一群人汇聚到台北,拉开了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赴台学术交流暨参访活动的序幕。
此次参访活动系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邀请,由研究会发起组织会员及相关人士参与,历时七天,以两岸园林古建学术交流研讨会为核心,还包含台湾古迹修复个例和文创园的考察,以及与当地营造公会专业人士的商谈会晤等内容。新朋旧友相逢一笑,相同的专业、共同的愿景,注定将成就一次愉快而难忘的宝岛之旅。
  第一站: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古迹艺术修复学系
台湾快速现代经济发展体制下,有限土地的资源利用,使得旧有传统建筑,在现代化发展过程内,渐渐地失去了传统生活中的特殊地位。都市扩张的冲击,使得旧有传统建物,一栋栋消失在都市之中,那些曾经记载传统活用在民间艺术的事实,也随建物消失而离我们远去,不再有机会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个部份。相对于传统院派的发展,民间自然因生活结合之不同体质,其得保存在传统建筑内的现象,事实上是寄身民间习俗,在吉语、典故、教孝、教忠的艺术表现本质。故如何将此传统核心技艺、概念,植入学院教学,是一项挑战,也是一项时代为文化承担的任务。



近两百年的发展,台湾民间工艺,有了相当丰富的发展结果,在经济快速发展下,致力于抢先在古迹整修或消失前,将技艺原貌及派别差异逐一详细加以记录,藉本系之设立,将这批珍贵田野资料,加以分类保存并研究。不论是石雕、木雕、交趾陶、剪粘或彩绘,都有著各系统中不同之承传重点,因此如何找出不同材料施作的过程,使成为古迹相关修护的原则,此一工作是整理时,为本系发展的重要方向。其重点有以下几点:传统技艺的正确承继,技艺口诀的发掘、整理及建立,典故吉语等在创作的出处与说明,传统图稿的正确承继与绘制,田野资料的记录与整理。
设系之初,除已开立先机外,对古迹维护人才培育将有立竿见影之效,尤以历史典故、稿作复图、粉本搜集、资料登录等项目,做出系统保存并建立完整体系外,其量化后之分类建目,因之而导成图像资料库,不但对将失传的技艺,能在典徵、稿图、吉语谐音运用上,保存台湾区域变化特质外,对古迹因派下区别而能生成之参佐,也有襄助之功。
  第二站:
  三峡清水祖师庙
三峡长福岩,全名三角涌长福岩,人称三峡祖师庙,为台湾新北市三峡区著名的庙宇,主奉来自福建泉州安溪县的高僧清水祖师,也与艋舺祖师庙、淡水祖师庙合称台北地区三大祖师庙,素有“东方艺术殿堂”之称。三峡祖师庙在历经三次重建后,主要的建筑型式为三进九开间的殿堂式庙宇,“三进”意味着其有前殿、大殿(也就是中殿)、后殿。九开间则是庙的宽幅。在庙宇基地上的特色就是宽幅大(30米),进深小(40米)。

祖师庙的建筑风格和一般台湾庙宇不甚相同,其特点如下:在祖师庙中找不到如一般庙宇的彩绘壁画,所有壁面皆为石材,因此壁面的装饰也以石刻浮雕的手法呈现;梁与枋无彩绘、无拱形,皆以浮雕呈现,并加以贴金装饰;前殿、中殿、后殿皆作藻井,一般庙宇仅在前殿的三川殿与大殿做藻井;左右厢房一楼为钢筋混凝土建造,二楼采古法用木作。因此侧殿与钟鼓楼可说是 第一层现代、第二层古代的建造手法;外型较一般庙宇来得瘦高,前殿的感觉特别明显,檐口比一般庙宇拉高许多。
三峡祖师庙的建筑特色在于其石材的雕刻,除基座的造型较为简洁外,其他庙体的建筑部份皆有繁美的石雕。最吸引人的是大殿20根步柱的石雕。除龙柱外,尚有双龙柱、单龙柱、花鸟柱与对联圆柱。大殿的“三层双龙柱”、“花鸟柱”与“百鸟朝梅柱”可说是庙中最重要的石柱雕刻。
  第三站:
  板桥林家花园
林家花园总面积达17300多坪(每坪合3.3057平方米),是清代台湾规模最大的私家宅第。板桥林家花园的兴建,花费了林氏家族百万两银子。可是,当园林全部竣工后仅两年(189年),台湾为日本侵占,林家举家迁居厦门鼓浪屿,林家花园也由此衰落。为寄托对台湾林家花园的思念之情,林维源之子林尔嘉,在鼓浪屿购地建造新花园,名曰“菽庄花园”。其中的曲桥等建筑物与台湾林家花园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如今,台湾林家花园的五座新大厝与白花厅都已改建为廉价民居,弼益馆早已夷为平地,剩下三座旧大厝成为古迹,供游人参观。


林家花园的回廊蜿蜒曲折,遍布园内各地,有些地方明明已经走到了尽头,过了一座宝瓶门,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迎面而来的大好风光;有些地方直线距离明明只有十几公尺,但是却建了弯弯曲曲数十公尺长的回廊,走在其间,透过视觉观赏角度的转换,美景自然而然的映入眼中。
  第四站:
  国立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Taipei's National Palace Museum)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坐落在台北市基隆河北岸士林区外双溪,始建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为中国宫殿式建筑,共4层,白墙绿瓦。院前广场耸立由6根石柱组成的牌坊,气势宏伟,整座建筑庄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院内设有20余间展览室,文化瑰宝不胜枚举。院内收藏有自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沈阳故宫、热河行宫、中国青铜器之乡-宝鸡运到台湾的二十四万余件文物,所藏的毛公鼎、散氏盘等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展馆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展品。台北故宫博物院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依山傍水,气势宏伟,碧瓦黄墙,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宫殿色彩。博物院的主体建筑分为四层,正院呈梅花形。


  第五站:
  宫原眼科医院
宫原眼科医院原为一名留德日本籍医师宫原武熊所开设,其间曾一度成为台中市的卫生局,历经地震的催残及台风的蹂躏,于2010年被台中知名的日出鳯梨酥买下,2012年1月份改造重生。台中“宫原眼科”因以乳酪蛋糕与土菠萝酥打响名号的“日出”团队,请来两位建筑师与一位古迹修复博士,花了一年半时间把日据时代宫原眼科旧址打造成融合文化与建筑之美的创意空间,也成了台中最热门的观光新地标。

建造于1927年的宫原眼科是日据时代台中规模最大的眼科诊所,但随著时代迁移,没落的眼科诊所在921地震中成了危楼废墟,“但我们不只是修复古迹,而是重新赋予新生命!”日出经理表示,透过专家协助,宫原眼科的红砖墙、旧牌楼被完整保留,无法使用的古井、朽木则变成了募款箱、书架与藏书,在新与旧的强烈对比下,一座有如欧洲古典图书馆的宫原眼科全新诞生。
  第六站:
  台中文创产业园


台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简称台中文创园区),台湾文建会(今文化部)五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一,被定位为“台湾建筑、设计与艺术展演中心”, 台湾文化资产总管理处筹备处(今台湾文化部文化资产局)也设址于此。园区占地5.6公顷,1914年创立的民营“赤司制酒场”为此区最初前身,1947年后为台中酒厂,是目前全台湾各酒厂工业遗址中保存最完整的一个。
  第七站:
  雾峰林家古厝
雾峰林家花园位于台中市雾峰山麓,建于1893年(清光绪十九),主人是台湾文化界巨子林献堂先生的父亲林文钦。这座园林邸宅与台北板桥林家花园并称为台湾旧式邸宅的两大典型,是具有中国传统建筑与造园艺术的古迹之一。其面积较之台北板桥林家花园略小,但豪华程度却不逊于后者。园内有景薰楼、蓉镜斋、宫保第、二房宅第、莱园、祠堂、墓园等建筑群。


其中,宫保第规模最大,有三个庭院,房舍众多,所有石料、木料等都从大陆云南、福建运去,精工部门均出自大陆的名匠之手。门前广场宽敞,有大榕树三棵,又置石狮、石羊等。该宅第整体为四进“回”字形四合院,其主要建筑前三进是客厅兼公堂,第四进才是住宅。宫保第门面宽达十一开间,据说是全台最大的官宅。
距宫保第约1公里的山坡上的巨大园林,就是莱园。莱园依山环水,结构宏丽,布局典雅,在捣衣涧、林棉桥、荔枝岛、夕佳亭、小习池、万梅庵、五桂楼、望月峰诸景,亭台楼榭精巧,山水花木清幽,既有人工之巧,又得自然之趣。昔日莱园曾被列为台中十二胜之一,称为“莱园雨雾”。莱园还曾经是台湾抗日文人聚会之地。梁启超因戊戌政变流亡日本途经台湾时,就住在莱园五佳楼中,写下《莱园杂泳》十首。
  第八站:
  中台禅寺
中台禅寺地处南投县埔里镇一新里,该寺住持为惟觉老和尚。中台禅寺建于民国83年,由著名建筑师李祖原先生结合中西建筑元素所设计。禅寺在台湾全省一共有80多家分院,会定期的矩形神修活动,成为众多善男信女的信仰中心,慕名而来的游客和信众络绎不绝。中台禅寺用石材作为主体建筑的主要材料,象征修行的坚固和永恒不变。从侧面看主体建筑,就像是一位在青山中禅坐的修行者,而正面外观像是一个蓄势待发的喷射机,象征禅宗“顿悟自心,直了成佛”的无上心法,设计兼具时代开创新意与绵长的禅宗古意。


“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及“北方多闻天王”是四天王为守护佛法的神明。神像手中的法器分别寓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天王殿为中台禅寺主体的殿堂,在殿堂中央供奉的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的背后是“韦驮菩萨”。在殿堂四周分镇着四大天王,神像皆以山西黑花岗雕制;四天王重约100多吨,高约12公尺,那严肃的眼神震慑着四方。
在主体建筑的二楼上是大雄宝殿,四天王殿的阶梯可以直达。大雄宝殿是佛教丛林道场中供奉佛像的正殿,殿堂中央由一尊印度红花岗岩雕琢而成的释迦牟尼佛镇坐。禅寺大雄宝殿的整体空间设计以灰、红为主色调,在两旁的多闻阿难尊者与苦行迦叶尊者威仪侍立,代表着修行的精神。
大愿地藏王菩萨供奉在中台禅寺的地藏殿,神像由巴西白玉雕刻成,坐于刻著六道图相的莲台,这六道图腾以浮雕呈现。整座背墙浮雕着“地藏王菩萨本愿功德经”全文共计10000多字,规模堪称台湾最大,实为令人惊叹。
第九站:
  鹿港古镇
鹿港位于彰化市鹿港溪西南,靠近河口的地方,为台湾省重要的历史古镇之一,在清朝时,是台湾第二大都市。这里自明朝郑成功时期开始,就是汉人移民登陆、开垦台湾中部地区的入口处。到了清朝康熙末年,已经发展成为台湾沿海岸的商港兼渔港,以捕乌鱼和载运米粮为主。到了乾隆四十九年,鹿港正式开港,是台湾省第二个与大陆通商的港口。鹿港镇的兴盛,从此时开始市况的繁荣,达到颠峰状态。



在早期的台湾文化史上称第四期文化为“鹿港期”,又有“一府二鹿三艋甲”之说。鹿港也曾掌握台湾全省经济、文化、军事命脉,为台湾中部地区的进出口门户,在台湾发展史上地位之重要可见一斑。
古镇最负盛名的有三大古迹、八景、十二胜。三大古迹是文祠、龙山寺、天后宫;八景是曲巷冬晴、隘门后车、宜楼掏月、瓮墙斜阳、兴化怀古、新宫读碑、北头晚霞、钟楼撷俗;十二胜为意楼春深、金厅迎喜、铳柜风云、语江烟雨、石碑敢当、半井思源、日茂观石、古渡寻碑、威灵遏刀、椿树对奔、圣亭惜字。并开辟有民俗文物馆、民俗艺术馆陈列保存鹿港文物。供游人观览先民历史遗迹。
民俗文物馆馆舍为一幢模仿文艺复兴式样砖造楼屋,原是清末显贵辜显荣的故宅。馆内展示先民食、衣、住、行、娱乐等历史文物及有关彰化县各种文献资料、书画、先贤遗墨等。除了定期展览外,并经常举办民俗研究会、座谈会及各种民俗竞赛,使鹿港成为名副其实的民俗重镇。
源自华南民间、承传古老风味的鹿港小吃和手工艺品非常著名。小吃摊大多集中在中山路市场内,天后宫前也有全天候摊位。手工艺品中,木器、竹器、锡器、庙宇雕刻、佛像雕刻、制香、制灯及米雕(捏面)等,都早已闻名遐迩。此外,每年端午节举办的民俗才艺节,充分表现出了传统的民间艺术色彩,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暗访”是鹿港有名的宗教活动。其做法就是夜间举行游巡的神明队伍,可以驱邪抓鬼,为民祈福。



相关内容

010-83318888

m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