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党建要闻

首页 > 党建与文化 > 党的建设 > 党建动态 > 党建要闻

探索中国道路的百年史诗——写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之际

发布时间:2021-11-24

src=http___nimg.ws.126.net__url=http___dingyue.ws.126.net_2021_0417_41747c94p00qrp3t800obc000u000dbm.pn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refer=http___nimg.ws.126.jpg


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这是栉风沐雨的100年间,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基点;


——这是矢志不渝的赶考路上,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启示;


——这是迈向伟大复兴的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向世界发出的继续奋斗的铿锵誓言。


路代表方向,也诠释方法。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中国人民,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多少悲壮,多少豪迈,多少荣光,引发了人们“什么样的奇迹都能创造”的浩叹。


历史在见证,人民在期待。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作出全面总结,以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奔向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


真理的制高点


北京,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柜里,一份马克思《布鲁塞尔笔记》手稿原件格外抢眼。


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真理的味道”展陈前,72种版本的《共产党宣言》作为“镇馆之宝”,吸引参观者驻足,在此感悟真理的力量。


真理就是力量。这种力量,足以解释长久的追问――20世纪的中国,世界上所有最重要的政治制度、文化思想都被拿来试验过,为什么唯有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


此间曾著星星火,到处皆闻殷殷雷。“社会主义”“庶民胜利”的概念,深刻切中近代中国的脉搏;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理想,更与沉沦日久渴望复兴的精神诉求相通。马克思主义火种,在风雨如晦的中华大地一经播撒便形成燎原之势。以100年前的7月为起点,一代代共产党人汇入信仰的洪流,荡涤暗夜、照亮征程、开辟道路,一个政党的成长与一个民族的重生融为一体。


从那时开始,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国情之“的”,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用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毛泽东同志指出:“每个国家,每个时期,都有新的理论家,提出新的理论”;邓小平同志强调:“马克思有他那个时代的语言,我们有我们时代的语言”;江泽民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胡锦涛同志强调:“党和人民的实践是不断前进的,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也要不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


站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在对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思考、探索、实践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进入新时代,在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的回答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举世瞩目的中国道路,由此抵达新的起点。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把现代文明带到时间的坐标中;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把复兴图景描绘于前进的道路上。今天,活跃生动的景象、伟大可爱的中国雄辩地证明——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社会主义并没有进入“历史的博物馆”,而是在胸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手中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中国特色”的分量


现代化,并不仅仅表现为生产方式的转变或科学技术的进步。它推动着经济增长,也伴随着制度文明重建。其间,蕴含着在各自历史文化视野中,对现代化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模式选择。


对于后发现代化国家来说,追赶发展的压力异常沉重,技术、知识、人力资本等因素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任务又必须“时空压缩”,一“紧”一“慢”一“叠加”,社会制度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从根本上讲,1840年以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立同现代化相适宜的社会制度框架,而制度变革的成效往往直接决定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新中国革故鼎新,改天换地。毛泽东同志反复强调,我们要“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功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认定“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不仅是一种客观的、历史的、必然的抉择,也是一种主动的、理性的、智慧的抉择。


在其后的壮阔行进中,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属性,被一代代人坚守;在起起伏伏中,社会主义制度有效集结了最为广大的社会力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列车高歌猛进的动力源头。


一路风雨兼程,不变的是:“人民”始终被置于价值序列的首位,成为制定政策的依据、衡量得失的标准、发展目标的指向,一以贯之的主线清晰而鲜活。


一路风雨兼程,变化的是:把握历史前进的逻辑,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与经济社会发展运行相适应,中国特色鲜明显现,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完善。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看似简单的词语之变,蕴藏着多少运筹帷幄的胆识,涵盖了多少前无古人的变革。


从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等根本制度,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再到不同领域具有创新性、支撑性的重要制度……宏大的战略安排背后,无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定型。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所谓“特色”,并非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实事求是的精神特质。强调“中国特色”,并不是要提供什么“国际标准”,而是代表一种定力,即坚持从国情出发、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同时以世界眼光和开放心态吸收借鉴一切有益经验。


任何一种制度的完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用严苛的目光挑剔,肯定还有不均衡、不合理,但如果以开创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另一条路径的角度审视,以改变了以欧美为主导的单向演进的现代化历程的角度衡量,以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型社会制度的发展模式的角度切入,就不难明辨“中国特色”拥有的分量、蕴含的价值、孕育的未来。这种“开创”“改变”与“提供”,坚定了我们走自己的路的信心。


“赶考”的坚定


有外媒如此描述中国的发展:这是我们时代的伟大故事,不只是中国人的故事,也是全人类的故事。这些来自世界的声音,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宣示写下生动注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作为中国人民的领路人,中国共产党,这个走过百年历程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在葆有自信的同时,也时刻不忘自省的命题。


如果说,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壮举,那么,让一个大党时刻保持初心,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执政之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承平时期做到严以治吏、防腐戒奢,重大变革关头做到顺乎潮流、顺应民心,无疑更是世界级的挑战!


不断调整的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成功,离不开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不断调整”的含义,中国共产党人用“赶考”来表达。中国共产党在取得全国政权之初的这一说法,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引用:“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从执政全国的赶考,到改革发展的赶考,再到民族伟大复兴的赶考,贯穿其中的是深切的忧患意识、治党的责任担当,不断发展的是对时代命题的深刻把握、对阶段任务的深邃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赶考”,不仅是一个大国的奋进,也是党自身建设的改进。


打铁还需自身硬。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全面从严治党系统部署、渐次展开。


——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航标,始终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塑魂,始终以强基固本、正本清源的标准治心,带领全党在思想、作风、党性上进行集中而持续的“补钙”“加油”;


——以舍我其谁的气魄披荆斩棘,始终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决心“打虎”“拍蝇”“猎狐”,致力于“把权力关在笼子里”,致力于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综合效应不断凸显;


——以依规治党的力度夯实基础,始终从细处着手,向实处发力,修订廉洁自律准则、党纪处分条例等党内重要法规,让制度的能量越来越强,权力的“任性”再无空间;


——以持续的改革创新注入动力,始终在发展中完善,以党内巡视的战略性安排瞄准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党内监督逐步向源头治理、防患未然的更深层次挺进。


有人说,我们党今天已经是“执政党”了,还要不要再提“革命”这个概念?事实上,执政是一种外在的客观状态,革命是一种内在的精神状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句话是永远的进行时。”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昭示共产党人的“赶考”远未结束。


精神的高扬


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


这是一条扭转民族命运、书写人间奇迹的奋斗之路;这是一条得民心、顺民意、惠民利的初心之路;这是一条实现后发赶超、矢志迈向现代化的创造之路;这是一条始终保持革命精神、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锻造之路。


寻路、探路、开路,一代代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者前后相续,把脚印连成道路,迎来民族复兴的曙光,展现着一个政党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建党求的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穿越万水千山的精神密码;立党为的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兴党凭的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锤炼了我们党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强党靠的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鲜明的崇高情怀。


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产生。这样一种伟大建党精神,犹如火种,点燃了伟大征程上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它在岁月深处激荡,支撑起100年来事业发展进步的巍巍大厦。始于理想,立于担当,成于奋斗,归于人民――中国共产党人以此谱写出壮丽的史诗。


雄关漫道真如铁,跨越雄关,凭依的正是这样一种比铁还硬的伟大建党精神。关于它的延展,可以有各种例举。


长征路上,血战湘江,重伤被俘的红34师师长陈树湘,撕开腹部伤口,绞断肠子,壮烈牺牲。


抗美援朝,鏖战长津湖,战士们伏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中,冻死后仍保持随时冲锋的姿态。


为摆脱核威胁,数十万人告别父母妻儿,远赴大漠深处,以板房帐篷为家,以戈壁黄沙为伴,甘做隐姓埋名人,孕育那一声震惊世界的巨响。


为实现小康梦,扶贫干部与贫困群众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脱贫奇迹。


……


谁说历史无言?他们的事迹就是历史最好的叙述。谁说时间有界?精神的力量总能穿越时空的阻隔。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向“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在脱贫攻坚决胜之时,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奖章、奖牌;在建党百年前夕,首次颁授“七一勋章”……每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上的庄严仪式,既是对过往的致敬,更是精神的传承。


“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传承的精神,激励后来者为了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执着追求,坚定前行。


更加壮阔的征程


“回首过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审视现在,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展望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时至今日,人们对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情形记忆犹新。


从历史中走来,向更高处登攀,2021年是一个重要节点。它的一端连着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另一端连着人民的新期待:再过14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再过29年,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遥看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很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依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我们还面临许多矛盾和挑战。


这是一个多变的世界: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逆全球化思潮、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泛起,国际矛盾斗争日益尖锐,国际秩序重塑长期持续,不确定因素有的可以预料、有的难以预料……前路还有沟坎与险滩。


不仅如此,在全面迈向现代化的时代,中国不再有其他国家面对转型阵痛的过渡期,提出问题的速度频率越来越快,解决问题的时间窗口越来越小;于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进程,中国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面临的外部风险就会越多。


社会主义中国能否从各种风险挑战中奋勇突围,决定了这条道路是否更有生命力,更有说服力。


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行动哲学”,便是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闯过隘口才能一马平川。


用新思想去引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无不彰显真理的光芒、思想的伟力。面对风险挑战,只要我们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就一定能牢牢把握历史机遇,将其化为神州大地上活跃跃的现实,不断拓展几代共产党人开辟的中国道路。


用新理念去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的必由之路,清晰标定我们“走向何方”的支撑。但观念的改变,不可能奏其效于一时;矛盾的解决,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一再重申“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深刻考量。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除了奋斗,别无他途。


“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一个总能把目标化为行动的百年大党,正带领中国人民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大步迈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来源:经济日报

相关内容

010-83318888

m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