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集团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新闻

2019年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环境的全面分析

发布时间:2019-04-01

某种程度上,不良资产处置要靠天吃饭!外部的处置环境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回现金额,进而影响到市场参与热情、行业机构的商业模式以及从业人员的规模。相比2018年及之前几年,影响不良资产处置的市场因素,从经济政策、监管政策、产业链及资产本身,2019年已经变化显著。

一、 宏观:货币政策转宽松,金融机构不良的处置压力得到缓解

  从2018年连续降准,到今年初银保监会提出建立“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以及1月份4.6万亿的社会融资增量(同比增50%+);资本市场“妖精”成了“小甜甜”,券商机构喊出历史性的投资牛市来临、请韭菜为国接盘救上市公司与大股东。可以预见2019年金融机构增量业务将大幅增长、投向国企与上市公司、地方融资平台与大基建等应该短期风险可控、续贷、展期等也有操作空间。有了央妈的资金供应与资产增量的大幅增加、续贷展期操作空间,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监管指标压力、问不良贷款要利润、要流动性的需求的迫切程度也将一定程度上会得到缓解。

  从终端处置来看,过去几年过度金融化造成土地、人力等要素成本太高,做工厂不如炒房,创业不如买房,货币宽松的结果是资源进一步向国有企业、政府、大型企业集中,将民营企业从市场中挤出。尽管2月底《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多达23条细化措施,期望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帮助遭遇风险事件的民营企业融资纾困。如果仅仅是金融政策的支持,民营企业的盈利情况很难得到根本的改善;不良资产,特别是工业用途的土地、设备,更缺乏消化能力。除了金融政策之外,如果能降低资产价格与社保等人力成本,再结合去年末的大力度减税政策,情况应该会慢慢好起来,工业用途的不良资产去化有望。

  当前的宏观政策短期缓解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压力,长期还需要其他政策配合、以及宏观经济恢复较快增长才能实现不良的终端消化。

二、 不良资产处置监管政策:洁净出表与AMC聚焦主业

  有关不良资产的政策、法规这几年以来一直在加强完善,特别是金融机构资产处置的真实性的合规要求,一直在加强。2016年的56号文《关于规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收购业务的通知》,明确禁止AMC作为银行不良资产出表通道或代持,银行各类“调表”业务以及通过理财资金对接不良资产先后被叫停。宇宙行等大型国有企业、几家主要的股份制银行一年上千亿的出表业务在2017年后基本看不到。但事实上与地方AMC的通道、代持类业务合作,可能是信托、地方城商行、农商行等这两年主要的出表方式。今年初《关于加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再次提到不得设置任何显性或隐性回购条款,不得以任何形式帮助金融企业虚假出表掩盖不良。不过,在宏观上宽松、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大背景下,再加上人民群众的创新能力,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城市级的金融机构与地方AMC通过创新的合作还将继续。

  AMC回归主业,既是监管政策,更是国有企业讲政治的表现。2018年的华融赖小民事件之后,四大AMC受到的一轮又一轮的巡视、检查、审计,2019年必须得好好表现。

  资金方面的政策。去年末某机构跑路事件之后盛传暂停不良资产私募基金备案,这只靴子没有掉下来,大概是子虚乌有;不过资管新规对资金和资产来源都有规定,要求投资不良资产的私募基金的资金来源是机构投资者以及应当投资持牌的资产公司持有银行不良资产。《关于加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尽管未明确地方AMC“金融机构”的地位,却也有提到鼓励与银行、保险机构合作,利用银行贷款、公司债、企业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资产证券化等多渠道融资。

三、 终端市场供应:商业银行处置总量近2万亿,处置方式多元

  从银保监年初发布的数据来看,商业银行的各项指标有所改善,不良率与不良余额都较前一季度有所下降,资产质量下行压力有所缓解。2018年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03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83%,较上季度末下降0.04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为3.13%,较上季度末0.12个百分点。尽管指标有所改善,但不良余额有2万亿之多,在宏观经济增速来到20多年最低的水平情况,存量、增量不良的处置压力还是很大。


从处置角度方式来看,2018年全年处置不良资产初步统计也有2万亿,其中核销9880亿元(比2017年多近2600亿元),通过打包转让约4200亿元(少于2017年),通过债转股等方式处置数千亿元。商业银行处置方式比过去几年更为丰富,从批量打包到倾向终端处置。随着产业链特别是催清收服务商、金融科技的成熟、AIC的团队规模与实施能力的提升,再加上货币与监管的宽松,估计2019年从商业银行流向二级市场的不良资产估计将进一步减少。对整个行业,特别是交易型机构,不是一个好消息。

  从不良债务方来看,(没有权威数据,只能综合观点定性来看),不良可能会出现向两极发展的趋势,即向大企业发展(上市公司违约债券数量增加、野火金融招商平台项目平均本金从2000万到了3800多万及近期大量亿元项目上线)、向小微、个人发展(近半年来从小贷公司、房抵贷不良、消费金融的处置需求大幅增加)。

  总感觉数据在打架。按照历史经验,不良贷款应该是经济运行的后行指标,要晚于GDP变化;据中金公司研究,这个时间差约为3个季度。GDP增速一直下行,银行不良情况居然好转。银行业的朋友认为可能是银行客户结构变化的结果,这两年商业银行抱团取暖(也很危险,中民投一家就有120家金融机构),向大企业、政府平台集中,或者投向个人房地产按揭等等。

四、 房地产流动性变差,掐住了不良资产处置的咽喉

不良资产的处置变现能力与速度跟房地产市场的冷热密切相关,房产的司法拍卖关系着整个不良资产投资行业的流动性。2016年以来各大城市住宅翻倍大涨使得大量民营资本瞄上了不良资产中的有关房地产的债权或司法拍卖,住宅拍出好价钱又进一步促使更多机构以高成本的杠杆收购处置资产包,以至于资产包一度炒风盛行。可以说,房地产市场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热度,是交易型投资机构的生命线。

  CRIC监测数据显示2月全国29个重点城市整体成交960万平方米,环比锐减53%,相比2018年降幅达28%,核心一二线城市购房热情依旧没有好转,三四线返乡置业潮意外爽约成交腰斩。价格方面,大数据房价指数(BHPI)监测显示,2019年1月,142个样本城市房价平均环比下跌0.17%,环比下跌的城市达86个。

  从司法拍卖的数据、年初房地产交易数据只能说目前房地产的流动性在变差,至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不知道何时就推出调控政策,几个月之后的事情,只能赌了。终端处置是要回钱而不是房子。工业地产、商业地产不好处置已有几年;过去几年不良资产转手多于最终处置,有可能已形成了处置堰塞湖,所以2019年有必要关注、重视房地产的流动性。

  综上,2019年不良资产处置,对行业类从银行、AMC、非持牌机构、服务商来看,可能银行的日子改善较多,AMC和非持牌机构要做好处置周期拉长的准备,服务商的生意量和服务难度都会增加。2019年,不良资产处置年。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不良资产头条



相关内容

010-83318888

m wap